America Reture to God Prayer Movement

捐助 Donate捐助 Donate   

America Return to God Prayer Movement  

「這一代」的責任

转简体

吳炳偉 作者:吳炳偉 | 2013年2月7日

面對世風日益低下的今天,我們經常聽到「改變文化」的呼聲。與此對應,有一些基督徒只強調「敬虔度日」,他們唯一的使命就是傳福音,建造榮耀的教會。這個觀點根本就是出世的。事實上,基督徒在世界「是光、是鹽」,耶穌要求我們在世上發揮影響力,不只是傳福音,更不要在文化中缺席。﹝路加福音11:2)主禱文說:「願你的國降臨,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在天上。」耶穌不是要我們痴痴地等到世界的末了,而是要有「神國降臨」的期望,更要有相配合的行動。

另一些基督徒則強調「對立改造」的信仰優越感,他們不只屬於這個世界,而且認為基督徒的使命就是改變世界,特別是經由政治手段來改變政府,讓美國恢復成為「基督教國家」;因此,基督徒必須擁有政治權力,以推動法案的立定、政策的執行,以奪回基督教的價值,由此而改變社會的文化。諷刺的是,大多數的美國人都自稱是基督徒,那為什麼美國社會卻還是非常的世俗化?原因並不是因為基督徒沒有從政,或是不夠努力,而是力量有沒有用在影響「文化素養」的著力點上。

過去,教會總是把人從世界拉進教會,訓練他成為教會內的領袖,反而將世界交給非基督徒領袖去管理,然後在教會裏面大聲宣告要戰勝世界。基督徒不能把信仰放在口袋裡,對世界保持靜默,而是要在生活和職場中,主動積極地表現信仰的價值,做一個傑出的基督徒工程師,基督徒學者,基督徒金融家,基督徒企業家,基督徒藝術家,基督徒政治家,甚至基督徒家庭主婦。

基督徒不只是要參與影響「法案決策」的政治界,而且應更多地參與影響「社會文化」的金融界、企業界、娛樂界、學術界、藝術界等。雖然並不見得每個人都需要去「從政」,但肯定每個人都在「做事」,甚至家庭主婦也有所謂的「家政界」職場。畢竟「文化素養」的形成,不只是法案的立定與政策的執行,更重要地是人格、網絡、媒體、時尚、家庭、教育、科技等元素和角色的組合。因此,基督信仰不能成為個人化修行而被社會邊緣化,也不能為了減少在職場向上爬升的阻力,而被流行文化所同化。

基督信仰不只是個人的事,而是個人與所處「職場」合作的共同體。基督徒的重心,不僅是把信仰的價值與生活整合起來,也要積極地進入職場。過去,教會總是把人從世界拉進教會,訓練他成為教會內的領袖,反而將世界交給非基督徒領袖去管理,然後在教會裏面大聲宣告要戰勝世界。基督徒不能把信仰放在口袋裡,對世界保持靜默,而是要在生活和職場中,主動積極地表現信仰的價值,做一個傑出的基督徒工程師,基督徒學者,基督徒金融家,基督徒企業家,基督徒藝術家,基督徒政治家,甚至基督徒家庭主婦。

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工作內容,就是上帝所賦予的「使命」,為了響應神的呼召,我們要盡力去做。﹝使徒行傳13:36﹞說:「大衛按神的旨意,服事了他那一代的人,就睡了。」事實上,「文化」是社會一群人的「習慣」,在「政府」裡面工作的人,也都是社會居民。「社會文化」是軟性的,而「政府制度」是硬性的,這兩者在社會發展中缺一不可。今天,我們信仰的品質,是從我們服事「這一代的人」的品質中顯明出來。如此,優質的「這一代的人民」就造成了優質的「這一代的文化」,才能造成優質的「這一代的政府」。

「上一代」的基督徒在異教掌權的國家,設立大學與醫院,因著他們所設立的這些機構,他們促進了地方的經濟、照顧了弱者,以服事他人的方式讓福音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。「這一代」的基督徒也可以直接以社區為基地,而非以教堂為基地,利用網絡和非政府機構在社區擴大影響力。在性質上,它是由下而上,也是由裏而外,讓神的國能夠在「社區裏」找到根據地,在「職場上」找到著力點;好像沙漠中的綠洲,讓飢渴的過路客,可以看見神的榮光。至於能夠影響多少「文化素養」,這不是我們短期內所能預期的,但至少這是我們「這一代」的責任。親愛的,大衛服事之後,才睡了!

(作者為Silicon Valley Church主任牧師,並開創Silicon Valley Harvest,在各矽谷各高科技公司傳福音,建立多間職場教會。歡迎閱讀「每日一句話」。)

Related Reading

 

主頁 文匯  「這一代」的責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