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譚克成
「祈禱會」在現今美國華人教會中,是一個不大受歡迎的活動,三邀四請後只得小數人參加;來者可能是給牧師面子,或是因為身為教會領袖,不好意思推卻,「祈禱會」變成了教會的例行公事。試想假若子女跟父母談話是要經叔嬸三邀四請,才以例行公事的態度應酬一下,沒有熱情和尊敬之心,父母會何等失望。
我們很多時候的禱告,是向父神「討東西」,這「東西」包括了健康、平安、快樂、享受、學業成功等,與耶穌基督教授的禱告方式相差甚遠。所討的東西如果不能在短期實現的話,以後便無心參與祈禱會,因為潛意識可能覺得自己的祈禱沒什功效,倒不如省點時間。
人的眼光是短淺的,做事需有益處,信徒也不例外。反之一些作為非信徒的科學家卻在研究祈禱的益處,Duke University 的 Harold Koenig 在NPR電台解釋說,2000年以來,美國有過千項研究報告,分別在 JAMA, Lancet等醫學學報中顯示了祈禱對健康的益處,其中一項發現是:經常祈禱可幫助人在精神和身体上更健康。人在祈禱時身體的壓力會減低,心跳和血壓也下降,扺抗力卻升高,祈禱就像是一種良藥。
也有研究証實祈禱可提升人的希望,增加饒恕能力,和改善與人的關係,也有助於戒毒者、戒酒者、憂鬱者的生活。另一些研究發現祈禱能幫助夫妻互相忠心,減少仇恨等。
原來向父神祈禱「討東西」時,健康已臨到信徒身上,如此種種的好處,我們反而不知,實在可惜。讓我們改變自我中心的心態,矯正祈禱的態度,那麼我們必會感到天父在我們的心中。